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南通“三推动”深耕“法韵南通”建设

来源: 南通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 发布时间:2022-05-31 字体:[ ]

南通聚焦“构图 立景 共情”工作思路,以法治文化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法韵南通”文化品牌,为法治南通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

一是推动法治文化纳入总体规划,擎画“实施蓝图”。高标准谋篇,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建设“法韵南通”的实施意见》,创新开展“一个统领五大工程”,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实施法治文化研究传承领先工程、作品创作优质工程、阵地建设样板工程、惠民活动满意工程、实践养成示范工程,推动形成法治文化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抓住“关键少数”,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党校(行政学院)的必学内容,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的本领。系统化布局,落实“谁执法谁普法”闭环管理机制,明确各地各部门法治文化建设联动事项清单,形成“县区有特色、部门有特点、行业有亮点”的法治文化格局,涌现出市场监管“市事明法”、妇联“静姐说法”等法治文化品牌。截止当前,全市各部门利用民法典宣传月、法律颁布日等节点联动开展法治文化活动240余场。

二是推动法治文化融入江海印记,打造“法治美景”。发挥南通滨江临海的地理优势,打造与城乡发展相协调、与生态环境相融合、与公共文化服务相互补的法治文化景观集群。紧抓《南通市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意见》规划的10个特色示范段建设项目,推动各地将法治元素融入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打造“百里沿江沿海法治文化长廊”。按照“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整体方案,印发《关于开展法治文化阵地“村村有、村村优”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推动村级阵地建设落地生根、提档升级。截止当前已完成50个示范村、50个先进村建设任务。设立362个户外工作者爱心工作站,统一配置“水杯、口罩、海报、书籍、视频资料”等普法“五件套”,打造融入城市社区的法治驿站。将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有机融合,打造张謇法治文化特色园、如皋市长江镇法治大观园、如东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海门区江海风情园等法治文化阵地,形成乡村法治文化旅游体验线。目前全市分别建成省级和市级法治文化阵地45个、249个。

三是推动法治文化浸入群众心田,增强“体验共情”。实施“名家创名品”工程,打造“接地气”的法治文化精品,组建海安市崇法文化剧社、如皋天山斗普法艺术团等创作实体80余家,将法治元素融入海门山歌、如皋木偶剧等文学创作,融进风筝雕刻、年画剪纸等传统文化载体。建设融“报、网、端、微、屏”媒体传播矩阵,开通“崇法指南”抖音号,开办《法治微讲堂》电视栏目,运用双微载体开展庭审实况、以案释法、普法活动直播,依托法治文艺队、江海普法名嘴、“中国好人”普法微联盟等“说、演、唱、弹”法治文化作品,弘扬法治精神。开发“法博士”、“江小豚”等普法动漫形象,制作法治动漫系列作品,先后有40余部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今年以来,各市、县举办不同主题、不同层次的法治文化节,开展“法润江海、春风行动”“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美好生活、法典相伴”“家庭学法嘉年华”等各类主题活动320余场次,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