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面依法治市 > 法治南通

“一轴四轮”推进法治小区建设共建共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来源: 崇川区依法治区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7-10 字体:[ ]

近年来,崇川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在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服务理念、强化服务供给三个方面为基层治理赋予法治力量,探索构建以个性化党建品牌为“轴心”,以“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为“驱动轮”的“一轴四轮”法治小区建设模式,着力打造以龙湖佳苑小区为样板的“法治小区”新视角,多措并举推进依法治理成果在基层落地见效。

一是党建引领,把牢小区治理方向盘。围绕“党建+法治”,推进党员“回家”行动,凝聚网格红色力量,完善“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治理体系,将支部建在网格,党员融入邻里,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居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助力小区矛盾化解、长效管理等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同时,依托网格化,吸纳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老党员等,构建小区治理“1+7+58+X”模式(“1”是党组织;“7”是指辖区7个网格;“58”是指58个微网格;“X”是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等其他力量),以“党员+网格员”“党员+劝导员”“党员+志愿者”等形式,深入收集社情民意、回应群众关切、引导依法办事,高效解决居民诉求100余件,成为小区法治宣传、纠纷化解、物业监督、援法议事等事项的重要力量,充分架起小区治理各方主体的法治沟通桥梁。

二是自治强基,激活家园共治主动能。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出“11455”援法议事机制,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融入社区自治中,寻求社区治理“最大公约数”,推进“援法议事”落地生根。第一个“1”即党建引领,夯实社区治理基础;第二个“1”即主动作为,搭建协商共治平台;一个“4”即通过多方恳谈“出主意”、多方协商“达共识”、居民表决“说了算”、效果好坏“大家评”四种模式,保障议事良性循环;两个“5”即推出“五众工作法”即“众人走出来”“众人说出来”“众人议起来”“众人动起来”“众人聚起来”,强化居民家人意识;实现“公约共守”“环境共管”“事务共商”“平安共建”“文化共享”五大目标,有效解决拆迁安置小区公共空间乱堆放、乱晾晒、宠物犬扰民等20余项治理难题,让社区居民同为“家人”,共担“家责”。

三是法治保障,建强和谐发展支撑点。紧紧围绕基层群众法治需求,将法治力量、法律服务沉到一线。配强线下法律服务力量,组建以“三官一律”“法律明白人”等为核心的专业法律服务团队,打造以退休法官褚锦龙为首的“银邻荟”家事调解室、以南京籍流动党员吴志江为首的“乡音调解队”等特色社会组织,将法律服务资源进一步下沉小区,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咨询20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70余件,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小区”,着力营造小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推广线上法律服务资源,广泛运用“法润民生”微信群、网格微信群、“龙湖之声”广播站等开展普法活动,及时向居民提供法律微服务。指导居民使用“苏解纷”微信小程序,“掌上”完成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公证、司法鉴定等非诉服务,为居民提供便利的法律服务。

四是德治固本,构建文明宜居新家园。坚持以道德涵养法治精神,将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道德风尚融入“法治小区”居民公约。打造以5分钟“党群服务中心”为支点,以3分钟“网格服务站”为脉络,辐射“一带一路”“六心”家园等群众身边的道德宣传驿站,打造“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道德文化路径。结合“春享温馨、夏享炽盛、秋享收获、冬享暖藏”四季主题,常态化开展具有龙湖特色的道德文化宣传、文明新风倡导活动40余场、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通过文明行为“点赞台”和不文明行为“曝光台”、评选“优秀志愿者”“文明家庭”“善行义举榜”等,发挥身边榜样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养,推动基层良法而治、善法而行。

五是智治赋能,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小区治理向“智”理转变。电动车充电难一直是困扰居民和小区管理者的烦心事,一方面是必须充电的硬性需求,另一方面是车辆太多无处充电的尴尬供给,居民只能将电动车运上楼或飞线充电,安全隐患和矛盾隐患长期存在。百姓事无小事,针对这项关乎居民日常生活的难题,社区通过设备升级,新建含断电保护、远程监控的智能化电动车充电桩,疏导居民电动车充电需求;加装电梯阻车系统,杜绝电动车上楼产生的安全隐患,以智慧赋能守护辖区居民平安。同时,社区还以智能化声控系统为依托,建设“龙湖之声”广播站,将法治知识送到群众耳边;打造联通市、区图书馆的农村书屋智能借书系统和随时扫码可听的24小时线上图书馆,提供丰富的法治阅读刊物,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通过“一轴四轮”法治小区建设模式,进一步引导和调动居民参与小区治理全过程,切实提高了小区居民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法治与基层治理契合更深、结合更紧、融合更实,实现培育法治“小细胞”助推社会大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