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来源: 南通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2-05-27 字体:[ ]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之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决策部署,着力深化“五大理念”,构建“八大格局”,弘扬“四率作风”,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市局首次获评全市争先创优奖。

一是全面统筹,积极推进全市法治建设谋划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出台《法治南通建设规划(2021-2025年)》,推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市委党校的重点课程和内容。有序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制规,备案审查专题报告获市委书记王晖批示。高起点启动“八五”普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王晖、吴新明专题批示,市局、海安、如东荣获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单位,海门荣获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二是靠前服务,大力推进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打造“产业链+法律服务”南通模式,率先在全省出台实施意见,建立 “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在张謇企业家学院开设“产业链”法治课程,广受企业好评。推行免罚轻罚“两张清单”,实现刚性处罚与柔性执法无缝衔接。建立企业合规经营第三方评估机制,涉行政处罚企业合规试点省内领先。

三是强化监督,有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法治进程。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应对负面舆情,第一时间介入监督行政执法行为,制发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督促依法处置,回应社会关切。牵头开展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调研清理全市政府购买服务涉行政管理职责外包合同,进一步服务保障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南通、提升南通城市形象。

四是着力服务供给,打造“新优势”。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如皋、通州2项国家级标准化项目高分通过验收,完成全省“三台融合”系统村(社区)法律顾问功能模块首批试点。构建“一带两轴三融”长江大保护普法依法治理体系,打造长江法治水道,经验做法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成立“律动江海”公益中心,开展校园“爱心午餐”捐赠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彰显全市律师担当。

五是着力群众满意,强化“惠民生”。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全省首创法律援助“通城通办”,建立全省首个法律援助抖音平台—“崇法指南”,广受群众好评。优化加强公证便民利民服务,开启“公证+登记”一站式服务新模式,工作经验全省交流。最大限度“减证便民”,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办件时间平均压缩50%以上。

六是着力依法治理,扎牢“防护网”。加快非诉平台建设,联合成立南通市涉企纠纷非诉讼服务中心、南通商会商事调解中心,联合多部门建立完善重点领域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实施特殊人群“扶技扶业”质效提升工程,27名“双扶”工程培育对象评估再犯高风险占比从33%下降至11%。《通州区反应农村煤气安全隐患应予关注》社情民意信息获省委书记吴政隆批示。

2022年工作着重抓好6个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法治先行”,实施一体工程,在统筹全面依法治市上展现更新作为。建立健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切实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的贯彻落实。加快出台《南通市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意见》和《南通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按照省委依法治省办部署,及时推进我市依治委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四个协调小组开展民生领域立法后评估、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执行情况检查、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等四个专项行动,进一步健全协调小组协调联动机制。深入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中的“领头雁”作用。围绕法治考核“试金石”,探索推出法治南通建设指数评价。加强对法治建设领域重大问题、重大事项的监测跟踪,依据日常法治督察情况,对各县(市、区)的法治建设贯彻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持续推动各地法治建设任务的贯彻落实。

二是突出“善作善成”,实施护航工程,在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上展现更新作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决策部署,更高定位助力打造“万事好通”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探索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联盟,集聚立法、执法、司法和高校、人民团体、协会、商会等各方力量,巧借外力、汇成合力。完善“政会联系”“政企互动”等市场主体参与立法制规工作机制,确保优化营商制度建设更加精准有效。深化与行政审批局研究互动,进一步探索“预审核”“容缺审核”“承诺审核”等法制审核方式,实现“来件即过审”。启动调研公共资源交易便利化立法,力争再创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立法后的又一块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聚力打造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执法监督共同体,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督机制。厘清行政处罚与柔性执法结合点,指导执法部门修订完善免罚轻罚两张清单并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积极推动行政执法“力度”与“温度”的有机统一,开展涉行政处罚企业合规治理,探索行政处罚告知承诺制度。开发“企通法”服务平台、开通“涉企公证直通车”、开展企业法律服务“精准供给计划”,节约企业经济、时间成本,保护市场主体。通过“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护航项目“全流程”等举措,服务保障项目建设。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探索涉企社区矫正对象提级管理模式,围绕企业上市IPO、融投资、涉外等领域建立专门法律人才库和服务团,提升涉企法律服务能力。

三是突出“职责明确”,实施赋能工程,在构筑依法行政高地上展现更新作为。围绕生态环境、安全生产、民生服务等人民群众关注度较高的领域精细化组织立法研究和项目安排,突出“小切口”,确保制度措施能用、管用、好用。强化立法公众参与,通过设立基层联系点和“民意征集区”、遴选县级“立法民意咨询库”等方式,不断拓宽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途径。开展立法协调协商,推进立法后评估,进一步促进立法工作科学化、民主化,确保有关制度设计合法合理。落实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开展新一轮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工作,并向社会公布清理结果。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提升行政复议办案规范化流程、制度、机制,力争在全省地级市中最早拿出一套完备的行政复议案件集中办理制度汇编。发挥复议办案“集散效应”,以个案监督为基础,加大对类案的法律提醒、督办力度,应对预防面上风险隐患。探索以县(市、区)司法局作出的律师投诉处理决定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审理的行政复议提级审理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提级审理范围。

四是突出“利民为民”,实施民本工程,在做优法治惠民实事上展现更新作为。积极推进县、镇两级标准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强化镇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司法所一体建设运行,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向村居社区延伸覆盖。持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精准对接法律服务供需信息,服务保障企业发展。开展村(社区)法律顾问质效提升工程,探索在全市推广“组团服务”模式,扩大村(社区)法律顾问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打造法律援助“通城优办”品牌,优化全市“通城通办”服务,完善困难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做到应援尽援。继续做好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组织实施工作。积极推动市、县两级律师人才引进政策的出台和落地,重点培育新的百人所1家、80人以上所1家、50人以上所1家,有条件的县(市、区)争创30人以上所。确立“人民律师为人民”的服务理念,加强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完善律师行业突出问题常态化治理机制,健全律协和各委员会工作制度和人员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公证”一站式改革。推进司法鉴定“四化”建设,开展新一轮司法鉴定规范化建设,探索司法鉴定职业化建设。打造“法韵南通”品牌,深化沿江沿海法治文化带建设,规划建设“法治百花园”,打造328个户外劳动者法治服务站。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法治带头人”制度。开展“一个网格两名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打造法律明白人培育升级版,全年新增培育5000名法律明白人。实行法治文化阵地“村村有、村村优”培育工程,年内推动250个村建成村级法治文化阵地。探索建立普法依法治理社会评价体系。

五是突出“整体善治”,实施固安工程,在维护和谐稳定大局上展现更新作为。全面推广“全生命周期”矛盾纠纷化解系列做法,各地要探索构建矛盾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全周期治理和分级治理体系。完善市县两级行政争议调处平台和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行政调解工作。依托“苏解纷”非诉服务平台,强化人民调解与其他非诉方式之间的联动补强。进一步完善“公调”“诉调”“访调”对接机制,提升对接效能,提高服务质效。持续深化“3NN1”调解体系建设,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和“两新”组织,推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向金融商贸、知识产权等领域拓展。全面推行“矫务长制”,完善矫务长、矫务员岗位责任制,不断提高精细化工作水平。突出社矫中心实战化,进一步深化直属中队模式,全面落实分类分级管控。以“一评五扶”为载体,深化刑释人员社会适应性指数应用试点,有效减少和预防重新犯罪。打造市级后续照管中心,协调推动戒毒专业力量和专业技术参与社区康复、社区戒毒。严格夯实指挥中心应急值守责任,加强不稳定信息收集研判,做到周研判、月上报、季总结,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在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绝不允许敷衍塞责,迟报瞒报。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从严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六是突出“提质增效”,实施强基工程,在夯实基层基础建设上展现更新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司法所工作规范》,市级层面要积极筹备全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在职能配置、建设指标、履职能力等方面探索建立差异化标准,各地要深化司法所分类建设和管理,持续加强司法所专业力量配备,通过联建互动、内部培养、政府购买等形式,配强配齐法律专业背景工作人员,加快推进部分县(市、区)“补编满员”专项工作。推进行政执法管理和监督平台本地化部署,各地各部门要逐步实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行政执法录入、流转、监督、管理一网通,构建符合南通司法行政业务需求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强化“智慧司法”平台应用能力建设,完善业务系统集群,加快协同平台全面应用,深化“一网通办”“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加快推动659平方米“四合一”场所、1492平方米行政复议办案中心实质性装修。从快从实完成全局搬迁任务,开展全局固定资产清理工作,确保账账、账实相符。加强基层基础保障力度,部署全市省级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大检查,坚持保障政策向基层倾斜、项目经费向基层流动、业务装备向基层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