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07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19 09:07 累计次数: 字体:[ ]
建议/提案提出者: 饶玉琪 建议/提案号: 第407号
标题: 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07号建议的答复
建议/提案内容:

关于建立“营商法学院”学法网校的建议

提升机制保障。为有效应对此类情况,笔者结合自身较为熟悉的基层政法工作经验,就如何提升广大基层小微民营企业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提出如下建议:建立涉企双向通道学法机制,让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同步提升法律素养。

笔者曾在中国南通家纺城所在地通州区川姜镇的派出所工作,这一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繁荣,民营经济主体高度集中。据统计,2021年,川姜派出所接处警总量为8976起,其中与民营经济相关的各类经济纠纷警情4211起,占比近50%,在这之中,调解无果引导至法院诉讼的,占比达到70%。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就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储备的双向匮乏。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可依托南通百通等企业业主在未来将会广泛使用的app,建立一个企业主学法网校,设置“营商法学院”和“咨询求助平台”两个模块,营商法学院模块承担对全体企业主的法律知识宣传教育业务,可召集全市民商事法律专家编撰课程,将枯燥的法条转化为生动的案例、易背的口诀、精彩的视频,让广大企业主对营商法律入脑入心,指导日常经济活动实践;咨询平台则开辟经济纠纷咨询和企业维权咨询通道,由法官、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公益律师和律师等专业法律人士作为志愿者进行正确的解答,并视情对志愿者予以积分、兑换书籍等奖励(参照学习强国)。

同时,为同步提升服务者的法律素养,可在公安内部依托现有学法机制,聘请民事法官、执业律师等专业素养较高的法律工作群体编撰课程,常态化开展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民警、调解工作人员的经济类警情甄别、处置能力和民商法、公司法、税法等涉企法律的基本知识。

通过上述举措,可以使广大基层企业主提升法律素养,在商事活动的事前、事中能够及时甄别、发现经济陷阱,使用法律武器杜绝隐患、防范于未然,而社区服务工作者也能更好的践行“枫桥经验”,把社会矛盾、经济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不稳定因素的蔓延滋长;通过坚持一定的时间后,该举措还可能产生长期效应:营造出一个人人愿学法,人人能懂法、人人会用法、人人敬畏法的营商氛围,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自然就潜移默化的根植于江海大地。

承办单位: 主办: 南通市司法局 协办: 南通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
答复日期: 2022-08-15
答复内容:

饶玉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营商法学院’学法网站的建议”收悉,内容非常好,所提建议很有建设性,建议的很多内容也正是我们正在着手和推进的工作。现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公布了“万事好通”南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66条,其中涉及到我局达到3条。这为全面推进高质量司法行政工作,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提出了要求。年初,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重点工作中,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有力推进。一是精准服务,助力企业纾困解难。靠前服务企业法律需求。持续深入推进“产业链+法律服务”“律企直通车”活动,通过调研座谈、法治体检、发放问卷等形式,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与市工商联、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联合召开服务“产业链”发展,纾困解难促循环调研座谈会,召集高技术船舶、高端家纺、信息电子等7家企业与律师“面对面”交流,现场会办企业法律问题。高效化解涉企矛盾纠纷。设立专项调解组织,成立“企邻人民”调解协会,解决企业因疫情影响引发的租赁合同等矛盾纠纷,着力化解企业“疫后综合症”,用心呵护企业发展。建立涉企纠纷重点化解机制,对情况复杂的矛盾纠纷,协调各部门“组团攻坚、组团化解”。今年以来,全市专兼职调解员共排查涉企纠纷3821件,调解涉企纠纷614件,调解成功609件。助力破产企业“涅槃重生”。对已具备破产条件但仍可能适应市场需要、有挽救价值的企业,破产管理人积极运用破产重整制度激发企业再生活力,采取“清算式和解”、“分离清算型股权转让”等方式成功办理多起破产重整案件,实现了法律效果、经济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其中,南通一九一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非诉重整案,获评南通市2021年度服务高质量发展十大优秀案例。二是多措并举,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制定《南通市司法局服务保障2022“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实施意见》,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2条。在全省率先开展“法治副总”实践,为全市企业选聘、配备“法治副总”,更好助力企业发展。提升法律服务供给水平。加强涉外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市通商海外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南通市涉外律师人才库,培养一批高素质涉外律师队伍。联合市中院、市工商联制定出台《关于建立涉企纠纷诉调对接、涉企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成立南通市商会商事调解中心,为企业解决民商事纠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精准专业的解决途径。拓展法律服务覆盖面。深化“万所联万会”机制,引导全市律师事务所与工商联所属商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工商联共同开展“小微企业法律服务月”活动,为小微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各地清单,推动省级以上园区公共法律服务清单落实。三是全力以“复”,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紧贴形势研发法律服务产品。组织律师编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常见法律问题指引》,梳理最新疫情政策,解答疫情期间热点法律问题,帮助企业解决疫情期间法律困惑。联合市工商联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暨“送法进商(协)会”活动,向各行业商会和中小企业赠送指引1000余册。紧盯需求灵活开展法律服务。在“崇法指南”抖音直播间开展“疫”线普法咨询活动,以疫情下合同履行、劳动用工、知识产权、税法为重点,律师化身“网络主播”进行普法直播,在线解答企业相关法律咨询。截止目前,已开展线上法治培训57场次,受众2万余人次。以“大走访”助推企业发展。组织律师团队,以行业领军大型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重点,深入开展“大走访”行动,开展实地走访调研,了解企业法律需求,发放“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联系卡”,建立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目前,全市已累计走访企业3080家,发放法律服务征询意见函3000多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优化,需要社会各方面有力推进、齐抓共进。下一步,我们将加紧打造“企通法”法律服务平台,设立法治宣传、涉企法律咨询、企业法治体检预约和意见建议等服务模块,重点围绕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融资风险、环境保护风险、劳动用工风险、征地拆迁风险等重点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体检和分析研判。对个性问题,按照“一企一策”,帮助制定法律解决方案;对普遍性问题,及时研究防控举措和法律建议,并通过该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护航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开展“律动江海”公益宣讲进企业活动,通过设置授课主题、选派经验丰富的律师参与宣讲,以以案释法的方式,分析企业日常经营中涉及的分析,并结合日常办案实践,提出指导性意见,让企业家在商事经营中有效预防和有力处置法律风险,营造全社会懂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为优化南通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