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行“五张清单”。
解读: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2〕27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23〕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执法人员培训考试管理工作,明确每名行政执法人员(含辅助人员)每年包容审慎执法、行政裁量权基准运用和免罚轻罚清单实施培训课程不少于10学时,推动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正确适用行政裁量权基准和免罚轻罚清单。探索专项监督和联合监督等方式,加强对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和各市级行政执法部门清理完善、规范实施行政裁量权基准和实施免罚轻罚清单情况的监督。
38.优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解读:加大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力度,组织开展“企暖花开法治行”专项活动,通过法律服务“微诊断”,进一步了解企业和从业人员需求,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充分调动全市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公证、仲裁力量,提供公益走访、法治体检、法治宣讲、纠纷化解等服务,全市建立111个“律动江海 法约三市”集市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专业便捷的公益法律服务。围绕企业合规经营、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风险防范等开设企业法务课堂。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微光计划”,落实“法治副总”制度,推进服务清单项目落实,为园区企业、中小企业提供特色化、精准化服务。企业如有法律服务需求,可与各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联系。
根据企业需求,产业链法律服务团有针对性地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治体检、法治讲座等公益法律服务,助力企业增强法治意识。根据企业常见法律问题,研究发布涉企法律服务产品,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设立公司律师,开展公司律师、执业律师业务交流活动,提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充分发挥公证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申请人可向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公证服务中心或各公证机构提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公证服务中心或公证机构借助安全高效的公证区块链技术,将生物识别、区块链、时间戳、电子签名、云存储等科技手段有机结合,形成“法律真实”加“技术可靠”的双叠加保护功能。在线对事前存证各类知识产权证据,为权利人的各类知识产权特别是技术、商标“在先使用”权等提供高效优势证据;对各类知识产权许可、买卖(包括竞买)、合作、入股、赠与、质押融资等合同/协议和委托、遗嘱等单方处分行为公证,并利用提存、现场监督、证据保全等手段监督履约,规范各类知识产权运用活动,促进知识产权有序流转;对各类知识产权线下侵权证据保全公证,帮助权利人固定侵权事实和证据,并通过在线证据保全公证辅助系统,助力电商平台线上侵权证据保全,提升办证效率,便利权利人及时通过行政、仲裁、诉讼等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减轻权利人取证成本和负担。
40.推动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解读:通过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挖掘企业法律隐患,调处企业矛盾纠纷,消除企业法律风险。制定完善企业调解组织的硬件建设标准和软件建设规范,切实加强阵地、制度、业务、队伍的标准化建设,为涉企纠纷调解平台的规范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加强新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紧盯民生、金融、房地产等风险多发领域,大力发展消费、环保、物流、电商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通过开展“枫桥经验”传承提升年行动,加快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平台建设,充分运用非诉解纷手段,全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居(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矛盾纠纷本单位内化解,行业、专业矛盾纠纷本领域内解决,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不出县(市、区),实现“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和调解工作”。
“推广商业秘密在线公证”是省政府《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苏政规【2023】1号)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我市公证行业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市根据上级部署要求进行商业秘密在线保护公证服务平台搭建工作,选择成熟的公证机构开展商业秘密在线保护公证服务试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国银监会《关于充分发挥公证书的强制执行效力服务银行金融债权风险防控的通知精神,我市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公证职能作用服务金融风险防控的实施办法》,“创新‘公证+金融’服务模式,助力防范化解金融市场风险”。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金融债权文书范围:1.各类融资合同,包括:各类授信合同、借款合同、委托贷款合同、信托贷款合同等各类贷款合同,票据承兑协议等各类票据融资合同,融资租赁合同,保理合同,开立信用证合同,信用卡融资合同(包括信用卡合约及各类分期付款合同)等。2.债务重组合同、还款合同、还款承诺等。3.各类担保合同、保函等。4.符合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三条件的其他债权文书。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响应国家号召开展的小微金融、普惠金融等网络金融业务与债务人所签署的符合我国《电子签名法》相关要求的电子债权文书亦可以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
42.推动行政争议源头预防治理。
解读:在全市各地各级行政执法机关深入推进行政行为自我纠正制度,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启动行政行为自我纠正程序,主动纠正违法或者明显不当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完善部门协作机制,深化制度执行情况评价机制,积极发挥行政行为自我纠正制度优势,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减少群众诉累,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
46.全面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
解读:探索建立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行政指导和服务工作机制,持续推行柔性执法、精准执法。坚持依法监管、服务大局、平等保护、公开透明的原则,编制科学合理、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综合运用行政指导的方式,教育、引导和促进市场主体合规管理、合法经营。推动“指导清单”进企业进车间,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判断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和主要风险点,增强企业行政合规意识,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对潜在风险隐患通过行政合规指导风险提示书等方式,让企业从“不知道如何判断是否违法违规”到“懂得判断并知道如何改进和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着眼事前预警防控、事中评估整改、事后修复巩固三个环节,将企业行政合规指导融入行政执法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