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336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19 09:19 累计次数: 字体:[ ]
建议/提案提出者: 王念 建议/提案号: 第336号
标题: 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336号提案的答复
建议/提案内容:

关于加大村(居)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保障力度的建议

强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是全面推进法律知识普及,弘扬宪法精神、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载体。2021年4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建好用好各种法治文化阵地,扩大覆盖面,提高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着力提升市县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质量,推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基本实现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中也明确“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在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时体现法治元素”。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全市共有行政村行政村1920个,有749个村、479个社区已建成法治文化阵地,根据最新上级政策和要求,村(居)法治文化阵地尚未实现全覆盖,还有548个村、144个社区亟待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村(居)阵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一是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布局缺乏统一规划;二是在规划设计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时,没有将法治元素第一时间纳入规划;三是部分村居法治文化阵地因经费保障不足,提档升级困难,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

建议:一是设计城乡规划时为村(居)法治文化阵地预留建设空间。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按照均衡配置、严格预留、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建立健全法治文化阵地布局、土地使用、建设规模、设计规范、技术要求等标准,增强实用功能,提高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二是加大对已有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的利用率。自然资源和规划、市政园林、农业农村、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和旅游等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的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在镇、村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上主动融入法治元素,切实落实好《意见》和《规划》要求。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建议各县(市)区要统筹利用好目前已有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机构等阵地,融入法治元素。同时建议财政部门加强对当地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分析,在经费上加大针对性投入。

承办单位: 主办: 南通市司法局 协办: 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市财政局、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南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答复日期: 2022-08-16
答复内容:

王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村(居)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保障力度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所提的:“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建好用好各种法治文化阵地,扩大覆盖面,提高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也是我局正在研究开展的工作,对我们加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很有启发和帮助。近年来,我局积极推进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打造文化特色鲜明、法治内涵丰富、文明程度较高的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努力形成“覆盖城乡、便捷群众、设置合理、形式多样”的村级阵地建设体系。

一是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工程推进。市两办印发《关于培育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的意见(试行)》,将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的整体布局,明确“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50个乡村振兴先进村,其中产业兴旺类、生态宜居类、乡风文明类、治理有效类、生活富裕类各50个”。以此为牵引,7部门联合印发《南通市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的部门职责、具体要求。各县(市、区)采取实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奖代补”机制,推动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二是结合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推进。依托民主法治示范村 (社区)创建动态管理,明确法治文化阵地的标准和要求,按照“巩固老品牌、挖掘新典型、放大新亮点”工作思路,推动法治文化阵地“村村有、村村优”培育工程,加大经费投入,做强做优做精,力争到2023年底,全市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建成一个法治文化阵地,实现法治文化阵地“村村有”培育目标;到2025年底,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全部提档升级达到优质法治文化阵地标准,实现法治文化阵地“村村优”培育目标,并选树一批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和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三是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机构等阵地推进。目前依托村居现有党员活动室、法治学校等场所建成1920个“德法讲习所”、1863个“德法讲堂”、1643个“家庭普法站”,持之以恒开展“法治惠农”工程、“法润江海 春风行动”“农民工学法活动周”等活动。依托邮政、烟草等配送物流系统建立的邮路、烟路、盐路“普法三路”,打通农村法治文化传播“最后一公里”。

下阶段,我局进一步加大工作保障力度,深化“村村有、村村优”工程,切实提升普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